图片展示

蜂蜜养人,药食两用有讲究

发表时间: 2023-12-09 16:45:11

浏览: 5005

作为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甜味剂,蜂蜜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根据国内一项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蜂群目前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蜂蜜产量已从2010年38.2万吨增长至2020年45.8万吨,占世界蜂蜜产量的1/4以上。

那么,蜂蜜到底含有哪些营养成分?是否可以药食两用?蜂蜜虽然能助益身体健康,但适合所有人服用吗?就这些热点话题,有必要和公众“敲”一下科普知识的“小黑板”。

大自然恩赐的滋补佳品

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食品,有着药食兼备的作用,可滋补营养与防病健身。其所含的单糖不需经消化就可以被人体吸收,对妇女儿童特别是老年人更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同时,蜂蜜作为一味中药,常应用于中医临床及中药炮制和中药制剂中。《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

《本草纲目》中描述蜂蜜“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现代研究表明,蜂蜜含葡萄糖和果糖,约占65%~85%,蔗糖极少,不超过8%,水分占16%~25%,糊精和非糖物质、矿物质、有机酸等含量在5%左右。此外,蜂蜜还含有少量淀粉酶、氧化酶、还原酶、转化酶、芳香物质和维生素等十数种有益人体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能有效保护肝脏,滋润肠胃,杀菌解毒,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加速创伤组织愈合。蜂蜜防病治病、抗衰延年的疗效已被越来越多的科研结果所证实。

事实上,根据各种蜂蜜的花源、产地、种类的不同,口感呈现不同的风味,功效也略有差异。例如椴树蜜有浓郁的薄荷味,清凉甘甜,可帮助清火润肺;黄芪蜜散发出类似中草药的清香,甘甜适口,深得黄芪精髓,彰显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枣花蜜味道浓郁,矿物质丰富,可用于补血、抗衰老、健脾胃;枇杷蜜清香适口、稍有杏仁味,功能化痰清热、利尿降火。

食用蜂蜜益处多多

蜂蜜因其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和有机酸,使其不仅有花果的芳香,而且对老人、儿童、产妇及病后体弱者特别适宜,尤其是结合个人病情、体质配成特色药膳,效果更加显著。《本草择要纲目》记载:“蜂蜜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润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大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与甘草同功。”

不仅如此,蜂蜜还可增强肠蠕动,可显著缩短排便时间,对胃肠功能亦有调节作用,可使胃酸分泌正常,正如蒋介繁在《本草择要纲目》所言:“张仲景治阳明结燥,大便不通,蜜煎导法,诚千古神方也。”例如用治老人、产妇津液不足所致大肠干燥、无力型便秘者,可用决明子10g,蜂蜜20g,煎煮代茶饮。对于心脾两虚心悸者,熬制小米莲子蜂蜜粥,能健脾养心。对于阴虚火旺的心烦不眠之症,用桑椹500g、百合100g、蜂蜜300g制成膏方,宜经常食用。如有平肝降压之需,可把新鲜芹菜榨成汁,然后加入等量蜂蜜,每日3次,每次服40毫升。对痰热咳嗽或肺燥咳嗽者,取茼蒿菜120g,切碎后加水煎汤取汁,放入蜂蜜30g,溶化之后,分2~3次服食。

几类人群须忌口

尽管蜂蜜好处多多,但其性质比较滋腻,并非人人适合。需要说明的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肝硬化患者必须忌口,因为蜂蜜中含有大量糖类,一旦糖类摄入过多,会造成血糖升高,增大心脏、肝脏、肾脏的负荷,加重肝硬化病情;糖尿病、高血脂症患者亦要控制蜂蜜的食入量,因为蜂蜜中含有果糖及葡萄糖蔗糖,患者服用后血糖水平将迅速升高,使身体脂质代谢不堪重负甚至崩盘。与此同时,婴幼儿也不主张喂蜂蜜,因为蜂蜜在酿造、运输与储存的过程中,有可能受到肉毒乳杆菌的污染,加上婴幼儿抵抗力弱,肝脏解毒功能差,容易导致肉毒乳杆菌性食物中毒。此外,因脾虚泄泻及湿阻中焦造成脘腹胀痛、舌苔厚腻者,也不宜进补蜂蜜。

另外,蜂蜜是蜜蜂将采集的植物花蜜或植物细胞渗出的蜜露,或是昆虫排出的甘露混合蜜蜂唾液腺的分泌物,经过充分酿制而储藏在蜂巢的甜味物质,所以人们食入的蜂蜜和蜂蜜食品,往往含有大量的植物花粉。值得警惕的是,在植物界,极个别的花粉是有毒的,或有小毒,或有大毒,或有剧毒。有关误食有毒蜂蜜中毒的记述,早在孙思邈著述中就有“七月勿食生蜜,令人暴下,发霍乱”的说法,故不可忽视。

因此,要买到货真价实的好蜂蜜,消费者最好到商场选购大品牌的蜂蜜。对那些来路不明、没有产品标识的“野生蜂蜜”,则不建议购买。尤其是对花粉过敏的人,更要慎重选择蜂蜜,以避免食后引发过敏反应。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友情链接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东关街110号 

Copyright © 201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网址: 联系电话: 0936-8213854

备案号 陇ICP备19000040号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2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