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芝兰有根 醴泉有源

发表时间: 2022-11-08 09:09:02

浏览: 6327

20世纪80年代初,王庆其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读方药中教授的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工作,凡40多年。他在《黄帝内经》领域中沉潜研索,优游涵泳,钩玄探赜,矢志不移,学术日臻精深,成为全国不可多得、出类拔萃的内经学专家之一。日前笔者收到他的又一力作——《黄帝内经学术发展史略》,颇感荣幸。

该书是王庆其一生中第27本有关《黄帝内经》研究的学术著作。特别引人瞩目的是,他突破了将《黄帝内经》作为单纯中医理论书籍的桎梏,历时10多年,以其睿智慧眼开启了对《黄帝内经》临床病证的研究,并以《内经临床医学》这一命题出版了专著,拓展了《黄帝内经》的研究领域,获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由此可见,无论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足以证信王庆其是一位殚精研究、锲而不舍的学者。

近几年,面对当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王庆其又强烈地意识到,《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的经典和体系,揭示其学术发生和发展的轨迹和规律,必将对未来中医学术守正创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具有重要借鉴和启迪作用。几经寒暑,穷索冥搜,钩玄稽沉,辛耕不辍,《黄帝内经学术发展史略》卷帙终成,功莫大焉。皇皇巨著,先睹为快,弋获良多,深感其特点显明。

首先,《黄帝内经学术发展史略》一书开宗明义地总结了《黄帝内经》或者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这是关键之举。我们今天研究《黄帝内经》学术发展史,不能离开核心理念去进行探讨。王庆其把《黄帝内经》的核心理念归结为天人相参的人本思想,并由此出发提出与之相关的基本要素,包括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和生命观;基于“气化”的生命过程;基于亢害承制的生命和谐状态。该论述是中肯的,也是颇有见地的。纵然,对《黄帝内经》的核心理念如何表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通过讨论会越来越明确,这对研究中医学体系是十分重要之举。

其二,令笔者注目的是,该书把《黄帝内经》在漫长的两千多年过程中的学术发展与历朝历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技术及思想文化背景结合起来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体现了学术发展研究过程对历史的尊重。以两宋时期为例,宋朝廷重视医学及文学、药局和校正医书局的设立,宋金对峙的政治局面、理学的出现和盛行、对外贸易的鼎盛、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在隋唐时期临床医学总结的基础上对中医理论升华的需求等,都从不同方面影响着中医学术发展,铸就了两宋时期中医学的辉煌成就。显然,把学术发展与时代特点结合起来研究,有利于发现和总结学术发展规律和特点,同时也给中医的文化特质赋予了时代特征,这正是学术发展史追求的任务。

其三,该书的《史略》各论,把《黄帝内经》主要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从哲学思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三大部分进行概括,并结合秦汉以来历朝历代著名医家的经验积累及理论阐发和创新,纵向梳理了《黄帝内经》学术发展的脉络和进程。王庆其从两千多年以来有案可查的医家中爬罗剔抉、旁搜远绍,挖掘出82位对《黄帝内经》学术有重要贡献的名医大家,并分门别类、系统地进行了总结,清晰地展示了历代医家对《黄帝内经》学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由此,联想到当今在中医人才培养中所提出的“学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指导方针,而不顾及历代名医名家的临床经验积累和学术理论创新对中医学子成才的重要作用,不能不是个缺憾。笔者认为,大家应该充分认识到,不重视历代医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贡献,就无法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今日的中医学。王庆其在书稿中能充分重视历代医家对《黄帝内经》学术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诚卓识也,感佩不已。

有道是:芝兰有根,醴泉有源。王庆其成就是书,其论之宏阔,理之精深,充分显示了他深厚的学术积淀和阔广的学术视野,以及学而不倦、锲而不舍、着意创新的精神。我为他取得的学术成就感到由衷高兴。然而,读后虽感收获颇丰,但回味起来又觉得尚未尽意。

该书所论主要是《黄帝内经》传世以后的学术发展,而对于《黄帝内经》为何能从先秦时期的文化和科技成就中脱颖而出,形成人类最早的医学理论体系这一过程尚未展开探索和研究。这涉及《黄帝内经》的发生学问题,也关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生学问题。这一研究对于发现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科学学和社会学规律,提高中医未来发展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笔者诚挚期望作者在现有成就基础上组织团队对《黄帝内经》进行发生学研究。纵然,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传世的文史资料并不丰硕,会给这项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但相信随着考古工作和古代史学的深入研究挖掘,一定会有更多有价值的线索被发现。期待这项诸多学者望而却步的课题能在王庆其教授主持下得以突破。读书稿,浮想联翩,承蒙不弃,嘱为作序,乐观其成,欣然受命,不计工拙,遂成此文,是为序。(国医大师 严世芸)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友情链接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东关街110号 

Copyright © 201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网址: 联系电话: 0936-8213854

备案号 陇ICP备19000040号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297号